首頁 > 資訊> 鴻峰動態 > 在微信盛行的年代,我收到了一封遲到了十三年的手寫的信……
2025-07-14
在現今這個以微信、電話作為主要人際交往主流手段的時代,我竟然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掛號信。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封信是在2012年3月手寫的,卻遲至13年后的2025年6月25日才寄出。寫信的人是已經88歲高齡的蘭州大學退休教師滿先生,家住蘭州,因為他本人就是滿族且姓姓滿,所以他總是自稱“滿人”。
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隋鴻錦先生:您好!
昨晚在電視10頻道有幸看到您解剖人體和各種動物體,并把它們制作的各種姿態、動作的標本展覽的盛況以及您講述的制作標本的過程的艱難、辛酸,所付出的勞動和對這個展覽所引起的種種非議??春笪腋锌f千,十分感動,為您的思維、您的努力、為您付出的一切,創做出那么多令人震撼、令人贊嘆、令人欽佩、令人肅然起敬的優秀成果,特表示謝意和敬意。也為那些愚昧無知、甚至是心術不正的非議和指責而憤之不平。
由此我聯想起了三十、四十年代有些人對我國畫家劉海栗先生的人體裸體畫展的非議、指責,甚至是人身攻擊,簡直是如出一轍。
在街上,在公共汽車上面對為非作歹的歹徒,人們多是圍觀的看客和畏縮不前的懦夫,而在您和劉海栗先生此類的展出所放出的謬論和厥詞,卻是勇敢得很哪!
魯迅先生得解剖刀淋漓盡致地剖析了中國人得思想、性格和靈魂,而您的解剖刀卻淋漓盡致地解剖了人的軀體又加上了各種動物的軀體。這兩把解剖刀所解剖的東西不一樣,但其作用卻是同樣的鋒利、深刻、重要、可貴和偉大。為社會的貢獻不容忽視,不可小視,其作用與影響是無可估量的。
我是學文學的,又是搞機械的,對醫學、解剖學是個門外漢,但在我中學時參加過市、省多次舉行的航空模型比賽(每次比賽都得第一名)。我制作航模的每一個部件的艱辛,所付出的耐心與努力是深有體會的??梢韵胂蟮玫侥馄逝c制作人體和動物體標本的艱辛和耐心,還有精力比我制作航模所付出的艱辛、耐心和精力要大得多的多了。您的思路、您的展覽遠遠地超出了解剖學的范圍之外,這是在全國以及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首屈一指的。
您是個平凡的人,卻是自己的專業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來,雖不是轟轟烈烈,但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是很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所不可比擬的,所遠所不及的,您要比那些被人喊著“萬歲”的人物們要偉大的多呀!因此我要高呼:隋鴻錦先生萬歲!
遺憾的是昨晚看電視的中途我才撥到10頻道,對您的報道沒看全。如果有機會能親自去看一下您的有關展覽,那是再好不過了。
挪個城市或到國外去展出,注意打包的牢靠和運輸的安全。處之小心,避免發生意外。
不要借錢給別人,借錢既給,錢再要不回來了。對愚昧無知者勿爭論,勿對牛彈琴,不要和蒼蠅畫等號。
祝福您了,陌生而熟悉的朋友。
一名正直、完全領略了人生的普通人:滿松鐸 致
2012.3.19
按照信上留下的電話,我趕緊撥打過去,聽筒里傳來中氣十足的洪亮聲音,如果不是滿人先生告訴我他的年齡,我根本不敢相信這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的聲音。
原來,滿人先生是在2012年偶然看到了央視播出的關于我從事生物塑化技術的一期專題片,深感工作開展的不易,遂動筆寫了這封信--既是表達對我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想激勵我繼續努力,堅持不懈。鬼使神差,這封信寫就之后卻被混在了舊紙堆,一擱就是13年。不久前,在收拾雜物的時候,滿人先生無意間又發現了這封信,并決意把信寄出。怕我收到信的時候覺得時空錯位太過突兀,滿人先生又提筆對遲來的信做了一個說明。
隋鴻錦先生:您好!
今日正理家務,翻出了13年前給您寫好并未發出的信,真抱歉!太不像話了。無論如何,總算對一件事物的一點感想??倯撟屇涝浻羞@么一回,您的行為,引起另一名有靈魂、有信念的生命的共鳴,向您致敬!
祝健康、安好。
在地球上某一個角落平凡的人:滿松鐸
2025年6月25日敬上
電話:156938XXXXX
住址: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大學二分部X號樓XXXX室
滿人先生的來信,令我深深地感動。為了表達出對我的支持,老人的用詞有些夸張,我遠遠沒有滿人先生所說的那么了不起,更不敢跟歷史上的大人物相提并論,但是自己的工作竟然引起了萬里之外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的如此掛懷,甚至花上時間寫了這樣長長的大段文字,便不由得心頭一暖。這也讓我不禁回想起在我推廣生物塑化技術這些年里。曾無數次收到來自陌生人的支持,那些溫暖的片段此刻都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2003年,在籌備“人體世界科普展覽”的時候,我拿著中國解剖學會的介紹信到當時的衛生部辦理展覽申請,誤打誤撞地見到了當時的科教司司長。雖然領導的名字我現在已經忘記了,但是當時的情景卻歷歷在目。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么高級別的領導,我心情緊張地介紹了“人體世界科普展覽”的籌備計劃,結果卻換來領導的一句輕輕的點評:“你找錯人了,這事不歸我管”。立刻,我感覺一股涼意從頭頂開始,“刷”的一下子涼到腳底。估計我當時的面色一定是慘白的。見此情景,領導又輕聲的補充上一句:“你這件事是個好事,應該給予支持。你回去讓中國解剖學會重新打個報告給我,衛生部科教司作為這個展覽的支持單位”。巨大的反轉令我心情大喜,也同時堅定了我把工作做好的信心。
▲北京人體世界科普展覽開幕式
2004年4月8日,“人體世界科普展覽”在北京甘家口建筑文化中心開幕。隨之而來的卻是大量媒體的批評,質疑甚至謾罵,一時間讓我和參與到這場展覽的中國解剖學會的領導們不知所措,精神壓力極大。而此時,大量的觀眾的留言卻給予了我們強有力的支持,和媒體的輿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我記得一位坐輪椅的老紅軍在看完展覽后,不顧隨行人員的再三勸阻,執意要寫下留言表達對展覽的支持。老人顫抖的手用了很長的時間艱難地寫下:“這個展覽很好”幾個字。簡單的話語卻讓我感受到無窮的力量,支撐著我面對輿論的攻擊。
▲中國科學院專家及其它學者參觀展覽
<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42, 88, 138); text-align: center;" pingfang="" sc",=""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2px;="" letter-spacing:="" 1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wrap-mode:=""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展覽開幕之后,在媒體的不理解的同時,我卻收到了全國各地各界很多陌生人的來信。這些信都對媒體的批評、質疑和謾罵進行了反駁,并對我的工作表達了理解和支持。正是這些陌生人的來信和觀眾留言,讓我能夠很好地反思自己的工作,堅定信心,迎接各種挑戰,把生物塑化事業堅持到今天。
▲生命奧秘系列巡展展覽歷程
我們處于一個崇尚創新的時代,而創新的本質,就是要做沒有先例的事情,就意味著有失敗的危險。技術的進步總是領先于社會意識的進步,對于新生事物,新的技術,社會認識它,理解它,接受它,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創新者要不斷努力,堅持不懈之外,社會的包容和理解對于創新的事物,創新的人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在創新的路上,我無疑是幸運的。幸運的我得到了滿人先生以及無數各地各界有識之士,無數“陌生而熟悉”的朋友們的支持,激勵和鼓舞著我克服一個又一個各種各樣的困難,跨越一個又一個難關,讓生物塑化技術得以不斷深耕、持續拓展應用邊界!
▲舉辦人體奧秘展覽過程中各界人士的留言